13770985289

article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注射水制备系统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注射水制备系统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更新时间:2025-10-21点击次数:19
  注射水制备系统设计的多重屏障机制能有效杜绝热源反应和微生物污染,确保生产的药品不会因水质问题引发不良反应,从而提升了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对于高风险剂型的生物制品尤为重要。稳定的水源供应和准确的温度控制减少了非计划停机时间,使生产过程更加顺畅高效。连续稳定的供水能力也意味着可以支持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
 
  现代注射水设备普遍集成了节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能耗降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目标,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可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快速调整,无论是改变产水量还是修改水质参数都能轻松实现,这使得它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和多样化的生产任务。
注射水制备系统
 
  注射水制备系统的使用步骤:
 
  1.确认生产需求与原料水质
 
  -确定制水量:根据本次生产的实际需求,明确需要制备的注射用水量。
 
  -检查原料水电导率:确保作为原料的纯化水的电导率小于2.0s/cm,这是保证后续蒸馏效果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
 
  2.启动系统并监控运行参数
 
  -悬挂状态标志:在注射用水系统上挂《运行中》状态标志,表明系统正在运行。
 
  -按标准程序操作设备:按照《多效蒸馏水机标准程序》(SOP)操作多效蒸馏水机进行制备。在此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产水温度,要求其不低于90℃。因为合适的温度有助于去除杂质、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保障注射用水的质量。
 
  3.质量检测
 
  -依据药典规定项目检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企业质量标准,对制备出的注射用水进行多项关键指标的检测,包括性状、pH值、硝酸盐、亚硝酸盐、氨、重金属、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物、不挥发物、电导率,以及细菌内毒素和微生物限度等。这些检测项目涵盖了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各种因素,以确保注射用水符合药用要求。
 
  4.紫外灯管理(如有)
 
  -定期核实累计运行时间:每班应核实并统计一次紫外灯的累计运行时间。当紫外灯累积使用时间达到一定小时数或紫外强度衰减到起始强度的70时,应及时进行更换。紫外灯在系统中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注射用水的微生物指标。

服务热线
13770985289

扫码加微信